04
2024
-
03
【聚焦】龍湖區委書記的“創新日”:在推動創新中實現趕超
作者:

“龍湖產業基礎好,又有區位優勢,立足龍湖、面向粵東、前景巨大,你們選擇來這里肯定沒錯”,“你們剛才提出的問題,我們下午馬上開會研究”,3月15日中午,時針指向12點15分,面對遠道而來的重慶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高管一行,區委書記林定亮熱情地為龍湖“雙創”站臺吆喝。

瀏覽林定亮當天的公務行程安排,會見互聯網公司高層、陪同廣東工業大學教授調研、召開推動創新驅動工作會議,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,主題直指兩個字“創新”,這一整天也是名副其實的區委書記“創新日”。正是在這種“咬定創新不放松”的工作勁頭推動下,近年來,尤其是去年以來,龍湖區“雙創”發展熱火朝天、果實累累。

創新要入腦入心
回憶起2016年10月在全國雙創活動周深圳主會場所感受的震撼,林定亮久久不能平靜,“龍湖作為汕頭經濟特區發祥地,曾經與深圳、廈門并駕齊驅,現在已遠遠落后。龍湖既有區位優勢,也面臨空間瓶頸,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,非常契合龍湖實際。要與先進地區拉近差距、甚至實現趕超,必須靠創新。”
明確思路,坐言起行。回溯2017年龍湖區各類活動和會議,“創新”是林定亮最常強調的關鍵詞,“我就是要這樣不厭其煩地日日講、月月講,講到大家都入腦入心、都擼起袖子干創新。”
在全區上下一心、合力推動下,2017年,龍湖區以創新驅動為引擎,提升創造力和競爭力,高技術和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位居全市前列。機械設備、醫藥健康兩大產業集群產值超百億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61家,新增50家,全區高企總數達到124家,申報省高企培育庫94家。新認定省級研發機構1個,省級工程中心7個,市級工程中心17個,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達20%。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,扶持工業技改項目14個,總投資超過4.32億元。
創新要常抓不懈
龍湖科技創新中心位于汕揭高速泰山出入口附近交通便捷地段、龍湖區萬吉工業區內,建筑面積逾3.2萬平方米。經過一系列緊張籌備,在車庫咖啡、LKKER洛客等“雙創”大咖加持下,2017年10月10日,龍湖科創中心甫一啟動運營,便成為關注熱點,掀起一股“雙創”旋風。
“我每次經過科創中心,都要進去看一看,發現沒什么人氣的話,立馬打電話給運營負責人”,林定亮坦言,“龍湖要成為創新驅動的集聚地、策源地、支撐地,就要為發展科技創新和培育新的業態創造基礎條件,集聚創新要素,整合多方優質資源,努力打造潮汕地區的‘硅谷’、‘中關村’。”
著力培育“雙創”平臺成為龍湖區深化創新驅動的具體一招。周末專題調研各“雙創”平臺建設運營,在公務行程中見縫插針聽取進度匯報,一有需要隨時開會協調解決具體問題,便成為林定亮的工作常態。
去年來,龍湖區扶持創新創業載體建設,推進龍湖科創中心、潮創智谷、柏亞工業設計城等一批科創載體落地生根。攜手廣東天石控股集團、潮人創新經濟促進會,加快打造創新驅動產業中心和雙創產業基地,與北京3W集團合作,建設潮汕雙創大街。與南方二八九藝術傳播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,加快1.6平方公里龍湖工業區老舊廠房盤活提升,推進文創產業發展。
創新要“干貨”支撐
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,發展是第一要務,人才是第一資源,創新是第一動力。我們要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解決發展瓶頸制約、增強振興發展后勁的重要著力點,不斷培育壯大新的發展動力,在制定政策、提供支持時,就要避免太多的繁文冗節,要確保有足夠的吸引力,這樣才能引來真正有影響、有實力的機構和人才”,在當天下午的推動創新驅動工作會議上,林定亮對區相關部門反復強調。
推動創新驅動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,政策“干貨”必不可少。2017年,龍湖區落實創新驅動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,安排3000萬元創新驅動發展專項扶持資金。大力推進人才要素的優化升級,成立“龍湖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”和“龍湖區高端人才俱樂部”,進一步壯大全區科技創新工作力量。
同時,龍湖區借力高校資源,推動促成一批產學研合作,與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,加快共建“龍湖區—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產業技術創新中心”,建設博士后工作站、重點實驗室,培育3家廣東省院士專家(企業)工作站。先后與汕頭大學、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簽訂全面科技合作協議,聘請專家學者作為經濟科技顧問,為產業提供技術支撐。促進企業與汕頭大學、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高校聯合建設研發機構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信息來源:汕頭橄欖臺龍湖頻道